芬普尼的環境流佈
◎空氣中
芬普尼的蒸氣壓(3.7 × 10-4 mPa @ 25℃)與亨利定律系數(3.7 x 10-5 Pa m3/mol)數值較低,顯示芬普尼是一種不易揮發散布於空氣之中的化學物質。
所以,只有將芬普尼製成噴霧狀灑劑施灑於空氣中 ,不然空氣中幾乎無法察覺芬普尼的存在。
(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1997; U.S. EPA, 1996)
◎土壤中(吸附與移動力)
芬普尼對於土壤吸收與移動的KOC值為803,這個數值指出土壤對於芬普尼的吸收力較高(Mede, 1997; DPR 2001),表示芬普尼在土壤中的移動力較為微弱,也不易向下滲透到地下水層,造成地下水層的嚴重汙染(U.S. EPA 1996; Burr, 1997)。
依照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公告土壤表面的芬普尼降解作用是經由緩慢的光降解作用加上微生物降解,而在土壤表面以下之芬普尼則傾向主要都是由微生物的作用來降解芬普尼。
(U.S. EPA, 1996)。
一則比較性的論文研究中利用三種不同的土壤來測定芬普尼的土壤吸附性,發現芬普尼在土壤中的吸附與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成呈現正相關(Bobe et al., 1997),另一則類似的論文則以芬普尼之一級代謝產物來試驗在土壤中的吸附與解吸附作用,文中以芬普尼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硫化物在四種土壤及一種沉積砂土中做為測定方式,指出芬普尼產生之硫化代謝產物在不同的土壤中的移動性從低移動性到非常微弱,並沒有觀察到硫化物移動到較深土層的現象。
◎田野中的自然消散
有實驗指出芬普尼在裸露土壤表面的自然消散半衰期為33-37天,在草地上則為12-15天。
芬普尼的光降解作用在壤土(loamy soil)中較慢,半衰期約為34天。
在含氧的環境試驗中,說明土壤中的有機體的存在是造成芬普尼的降解的主要因素,發現在砂壤土(Sandy loam)中芬普尼分解半衰期為122天,經由代謝產生的amide以及sulfone分別佔27-38%及14-24%(U.S. EPA, 1996)。
另外有試驗選用尼泊爾的尼亞美地區兩塊未經耕種過區域(1)Banizoumbou以及(2)Saguia做藥性測試,試驗前,試驗區域施以8g a.i. / ha的芬普尼做前處理,三天之後再施用標準劑量25%量的芬普尼做為試驗劑量。
實驗中,作者偵測到四種芬普尼的代謝產物,
包含:
(A)Sulide:在土壤中由還原反應產生硫化物;
(B)Amide:在水中或是土中經由水解作用產生的氨基化合物;
(C)Sulfone:在土壤中氧化反應產生;
(D)Desulfinyl photodegradate。
Sulfone degradate的產生在整個降解反應發生的前三天迅速產生,之後即降低生成的速率。
作者發現到的另一個現象為地表10公分以下之土層不易發現芬普尼以及其代謝物的痕跡。
並且在第14以及第28天的時候,地表0-10公分的土層中又分裂成兩個區塊(0-5公分)以及(5-10公分)而其中芬普尼的分布明顯的在地表0-5公分的中含量較高,芬普尼的濃度分別為:
(1) Banizoumbou地區:0.002 ppm至最低偵測值(0.0001 ppm),半衰期接近36小時;
(2) Saguia地區:0.001至0.0002 ppm。
|